红外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气体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。不同气体分子具有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,当红外光通过气体时,特定波长的光会被气体分子吸收,导致光强减弱。传感器通过检测光强的变化,可以推算出气体的浓度。
红外吸收光谱
气体分子在红外波段具有特定的吸收峰,这些吸收峰对应于分子内部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。例如,二氧化碳(CO?)在4.26微米处有一个强烈的吸收峰,甲烷(CH?)在3.31微米处也有一个显著的吸收峰。通过选择合适波长的红外光源,可以针对特定气体进行检测。
传感器的基本结构
红外气体传感器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:
红外光源:发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,通常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(IR LED)或激光二极管。
气室:气体样本通过气室,红外光在此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。
滤光片:选择性地通过特定波长的光,以匹配目标气体的吸收峰。
探测器:检测通过气室后的光强,常用的探测器有热电堆、光电二极管等。
信号处理电路:将探测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,计算出气体浓度。
检测原理
当红外光通过气室时,目标气体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,导致光强减弱。探测器检测到的光强与气体浓度成反比。通过测量光强的变化,传感器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浓度。为了提高检测精度,通常会使用参考波长(不被气体吸收的波长)进行校准,以消除环境因素(如温度、湿度)的干扰。